李雪芮在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女单上夺得的这枚金牌,对于长久以来在竞技体育方面一直处于低谷的重庆体育而言,划时代的意义不仅是对历史的突破,也不只是在明年的全运会金牌榜上加了个“1”,更重要的是,李雪芮的奥运冠军证明了重庆体育近年来在后备力量培养,在转变思路,强化“借鸡孵蛋”模式探索上的成功。
李雪芮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更不是与重庆体育本身没有多大关系的。如果您了解了李雪芮成长发展过程中那些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您就会明白,即便没有李雪芮,也会有王雪芮,张雪芮的成功。就像李雪芮的启蒙教练李响那句感触,“如果没有市体育局新的思路和政策,没有他们创造的条件,李雪芮再有天赋也只能被埋没。”
本版稿件 重庆晚报记者 张斯瑜
一人夺冠
众人划桨
天赋异禀却险些被荒废
庆幸遇上好领导好时机
进军伦敦全靠重庆助力
【一个奥运冠军的身后,究竟凝聚了多少人的汗水?】
天赋异禀,培养条件受限
14岁时教练就不知道教她啥
李雪芮是个天才。2004年,13岁的李雪芮就进入了市体育技术运动学院的专业队。然而,不到两年时间,专业队的教练就发现已经没什么可以教给李雪芮了,“她的提高速度很快,如果以我们这里的条件,放在这里就是浪费了。”
竞技处处长柯萍透露,当时羽毛球队还专门重金聘请了来自上海的戴金良和来自江苏的赵新华,作为李雪芮的专职教练,但仍然很难帮助她成长,“其他不说了,单单是跟她对练的人,重庆就找不出来,让这么好个苗子天天跟一些二把刀对练,简直就是耽误人家。”市体育局副局长王霓也承认,“无论是教练员水平,还是场馆条件,以及后备保障力量,当时的重庆市专业队跟先进省市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2006年对于李雪芮来说是人生的转折点,新的领导班子决定,出于培养人才、保护人才的角度,准备将李雪芮交流到高水平的队伍里去,“不能让她在这里荒废了。”
交流到八一,与林丹为伍
教练考裁判,就为多见面
把李雪芮往哪儿送呢?体育局相关人士都积极物色和挑选。这个时候,解放**抛来了橄榄枝。当时他们是希望将张亚雯和李雪芮都吸纳过去,让她们成为解放**和重庆队共同培养的运动员,但由于张亚雯不符合总局关于共同培养的相关政策,最终只有李雪芮去了解放**。
柯萍说:“把李雪芮送到解放**,我们是最放心的,因为解放**的羽毛球一直是强项,一直有第二国家队的美誉,比如林丹就是从那里走出来的。”而李雪芮的启蒙教练李响更是高兴得不得了:“这个决定太英明了,时机太好了!”英明,是因为解放**的实力;时机好,则是源于当时已经有外地省市来重庆挖李雪芮,如果送出去晚了,或许重庆体育就丢掉这个人才了。
为了能经常接触到李雪芮,李响在2006年就专门考取了羽毛球国家级裁判,经常飞到全国各地的赛场,“我们在场下的交流就多了。”
局领导三番五次跑北京
无重庆助力 雪芮难去伦敦
事实上李雪芮心里很明白,她成功的关键并不是在伦敦奥运会戴上金牌的那一刻,而是她成功跻身国家队、成功入选伦敦奥运会名单的时候。“这个资格太关键了,如果没有我们主要领导的努力,就没有奥运冠军李雪芮了,”一位体育局人士说。
众所周知,奥运资格是各个地方争夺的焦点,尽管李雪芮夺冠后李永波称选择正确。但当初在抉择李雪芮和王适娴时,仍然无法避免“国情”影响。“王适娴竞争力摆在那里,人家地方体育局在中国体育版图的话语权也重,所以李雪芮能够入选,应该说是太不容易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体育局相关人士透露,在羽毛球队名单公布的关键时刻,重庆市体育局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局里的主要领导三番四次的跑北京,找乒羽中心,羽毛球队的负责人沟通交流,也向总局领导做了很多工作。”按照这位知情人士的说法,尤其是像乒乓球羽毛球这些梦之队,大家认为谁去都能拿冠军,因此在资格争夺上几乎是白热化,“如果没有重庆的助力,竞争的天平很难向年轻的李雪芮倾斜的。”
“李雪芮”
夺冠不偶然
自身不行 借鸡孵蛋
恢复体校 体教结合
全民参与 强化普及
【在很多重庆人眼里,对于训练条件、教练水平、比赛机会“一穷二白”的重庆而言,这次出个李雪芮是撞了大运。市体育局局长吴建华说,“李雪芮夺冠不是偶然”。】
条件不行就借“鸡”孵化
2006年之前,重庆竞技体育的发展几乎都是外引内培,队员大部分靠外地引进,然后自己培养。不过我们自身的训练条件、比赛机会远远落后于高水平的省市。2006年末,全年全国高水平比赛单位的总分统计表上,重庆在排名倒数第三。
跌落到谷底的痛,让新的体育局领导班子痛下决心,改变思路。2009年,体育局成立了青少处,专门针对后备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处长舒茂渝透露,“这在重庆市体育局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培养自己的人才,重庆体育局也不是一个模板。舒茂渝表示,考虑到重庆体育教练水平不高、硬件配备落后,“为了不牺牲好苗子,我们当然希望能将好的运动员送到高水平省市去培养。”除了李雪芮之外,乒乓球队也送了4名运动员到北京,“去了没多久就能感觉到,4个人的水平提高太快了,或许他们之中就会再出‘李雪芮’。这条路,没走错。”在重庆体育系统扎根多年的柯萍更是直言不讳,“多几个李雪芮,重庆竞技体育就可以翻身了。”
全面恢复业余体校 体教结合创新篇
在从外引进队员的时代,重庆市许多业余体校都陷入了困境,“培养了人才,也没人要,当时垮了很大一批体校,可惜了好多苗子啊!”
好在从2006年开始,市体育局及时调整策略,从恢复业余体校开始,着力培养属于自己的体育后备人才。“原来倒闭的,现在要把它恢复;原来没有的,现在要新建。”体育局青少处处长舒茂渝告诉重庆晚报记者,截止到2010年底,全市40个区县都完成了由区教委和区体育局共同建立的业余体校,“解决了体育人才的储备问题,也解决了运动员的教育问题。”
以沙坪坝区为例,2008年3月在土主镇中学挂牌成立了“沙坪坝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举重训练基地”,完全实现了体教结合的目标。
要竞技成绩不如搞全民普及
竞技离不开普及,如果没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也很难有奥运冠军,“大渡口走出李雪芮,跟他们的羽毛球群众基础有很大的关系,”市体育局群体处处长张晓波说。
据介绍,大渡口搞了“羽毛球103工程”,在全区103平方公里上,每平方公里都建了羽毛球场,“这还是在李雪芮夺冠之前的事情。”除了大渡口,像万盛的羽毛球普及程度甚至让专程前来参加活动的李永波都吃惊。
鲜为人知的是,这些年重庆的全民健身开展在全国都名列前茅,这也跟新的领导班子转变思路有关。“我们在竞技体育硬件软件上不如很多兄弟省市,花大价钱去搞成绩工程没有意义,倒不如把老百姓的体质搞上去,运动项目的普及搞上去,或许出成绩的周期会很长,但我们不在乎。”吴建华这样介绍他们的思路转变。
2011年,市体育局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在五年一次的国民体育检测中,重庆抽样合格率高达92.6%,排名全国第7位。而在五年之前,重庆的合格率只有86.7%,仅排名全国第22位。
编后
当年如果乔布斯坚持“苹果”走跟微软同质化竞争的路子,那么就不会有如今的“苹果神话”;如果我党不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注定早已失败。
所以,思路决定出路。
任何事业的发端都是从“一穷二白”开始的,只要有想法,就会有办法。重庆体育局这几年就是这么干的。我们钱没别人多,硬件也没别人好,但只要我们肯想办法,肯换脑筋,那么“李雪芮”就不会遥远。
永远只会怨天尤人的,不会有明天。重庆体育坚定不移坚持“由思路决定出路”的方向,就像那句广告词,“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