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信息中...
羽毛球迷的家,超人气羽毛球社区 首页添加收藏设为首页中羽APP
当前位置:主页 > 羽坛动态 > 资讯 > 揭秘国羽训练营:集训时间紧 林丹防伤病有绝招

揭秘国羽训练营:集训时间紧 林丹防伤病有绝招

时间:2010-11-05 09:26 来源:中国体育在线 作者:秩名

  拿下团体,突破单项

  若问起亚运会的目标,几乎所有的运动员和教练员都会把团体夺冠放在第一位。“团体赛打好了,单项赛才能打好。”副总教练钟波认为,上届亚运会国羽大军收获了四枚金牌,“这次能与上次持平就不错。”

  “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痛失尤伯杯后,女队的姑娘们从未将“复仇”的重任抛之脑后,一刻都不敢怠慢。由此,韩国队被列为中国女队在此次亚运会上的头号劲敌,也就成了不争的事实。从教练到队员,都憋着一股劲,准备在亚运赛场上演雪耻大战。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个中滋味对于女双主教练陈其遒来说,早已烂熟于胸。“尤杯输了,我们的位置反而比以前低了,会去全力冲击韩国。她们主要还是尤杯的那个阵容,两对女双,加一个年轻队员。而我们是有了变化的。” 他分析道。为了备战亚运会和伦敦奥运会,中国女双进行了重组,几对新组合也陆续经历了一些比赛的洗练。“能不能就此下结论说她们磨合得好与不好,我想现在肯定还不是时候。”陈指导说。尽管作为重点考察对象的于洋/王晓理刚刚配对就拿下了常州大师赛和日本超级赛两个冠军,但陈指导坦言:含金量没有想象得那么高,因为她们并没有和韩国的女双交过手。

  对此,王晓理更是心知肚明:“这段时间跟于洋配合得挺好,不过拿的两个冠军也不能代表最高水平。”近来,她练得很辛苦,不仅课上分外卖力,而且常常在训练结束后要求教练员协助自己加练。“她现在的位置不一样,心态也不一样了。”潘莉指导如是说。像晓理这样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姑娘在女双组比比皆是。“陈导,可以再陪我练一会儿吗?”成淑“怯生生”地试探道。刚刚仰天长啸一声“下课啦”的陈其遒朝记者吐吐舌头,立马转身返回训练场,抄起球拍,帮成淑强化中后场杀球的技术。“这本来是她们自己的时间,可以去治疗,可以去练力量。既然她们选择留下来继续练技术,那我们当教练的理所应当协助一下。”随着亚运备战紧锣密鼓地展开,陈指导经常被队员们刻苦的行为所感动。

  夺取女团冠军不仅是女双组的心愿,女单组的姑娘们更是志在必得。用汪鑫的话说:“如果拿不下来的话,那我们就集体退役得啦!”虽然是句玩笑话,但这背后埋藏的压力却让队员们丝毫不敢松懈。为了更有目的性地备战,女单组特意调来陈天宇和邱彦博两名男单队员担任陪练。“主要还是模仿韩国队球员的打法。”主教练张宁介绍说。这其中的用意不言而喻。

  与男队员进行对抗,速度力量都面临巨大考验。姑娘们经常被“打”得直不起腰来。不过,两位男队员也不轻松,训练一结束,他们便会揉着大腿根儿,叫苦不迭。“这帮女孩打得太开了,左拉右吊,后场推得那叫一个远,跑死我啦。”邱彦博说。值得一提的是,女单组的队员们在10月16日亚运会抽签出炉前,并不知道究竟由谁出战单项赛。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让所有人都尽到百分百的努力,做好上场准备。如此一来,每位姑娘都免不了要与男队员过招。即便是无缘亚运会的王仪涵也同样卖力地投入训练。“我都打‘傻’了。”她说,训练间隙,自己最爱坐在场地旁边两眼直勾勾地发呆。在王仪涵看来,身体放松的同时,更要让精神透透气。

  为了加强实战演练的效果,主教练张宁经常会在课堂上安排抢分训练。“19平了啊,争取赢!”她拍着手,鼓励所有队员咬牙坚持。“别看就几分,其实挺累的。”汪鑫说,“这种训练就是提高对关键分的把握能力,锻炼心理素质。有时是从19平开始,有时是18比19落后,反正都算是身处逆境吧,看你自己怎么面对了,还是挺有收获的。”

  尽管全队都把重点放在了团体赛上,但单项赛同样充满看点和期待。

  “男双项目已经20年没拿过亚运会金牌了。”主教练张军回忆到,“这次的任务就六个字,‘团体保、单项冲’。”毕竟上一次中国队夺得亚运会男双冠军还是在1990年,由李永波和田秉毅斩获的。

  女双在单项赛中的主要对手不仅仅是韩国队,“还有日本的两对女双实力很平均;印尼的两对女双也不错;中华台北的程文欣、简毓瑾更不用说,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一了。”陈其遒介绍道。根据抽签结果,成淑/赵芸雷和于洋/王晓理两对组合被分在不同半区,这便让人们对中国女双会师决赛多了几分期许。

  上届多哈亚运会,国羽大军在男单和女单两个项目上均派出超华丽的阵容,却双双折戟沉沙。本届亚运会,这两个项目的主教练显得尤为谨慎和低调,男单主教练夏煊泽更是三缄其口,“一切赛场上见吧。”

  新人拭刀锋 老将了恩怨

  细数中国队出战本次亚运会的名单,除了个别球员外,多数人均是亚运赛场上的新兵。

  既然是初次参加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新秀们心中难免会有些忐忑不安。身兼女双和混双两个项目的赵芸蕾就表示自己很紧张,“团体一定要打好,单项只要发挥自己的水平就行。”对于每一个有兼项在身的球员而言,始终要面临如何分配体力和精力问题。“尽量休息好,多与搭档沟通,我觉得不会有大问题。”赵芸蕾对此很有信心。备战开始阶段,混双组保持着一周两次到三次训练。张军与陈其遒两位指导会共同到场授课,这也是赵芸蕾最开心的时刻:“混双组人多,男生女生凑在一起,感觉像个大家庭。”

  男双小伙儿徐晨也是第一次参加亚运会,“既感觉兴奋又有压力。”经历了一周的大强度训练,他感觉自己和搭档郭振东的状态恢复得不错。面对为自己的亚运之旅制定了怎样一个目标的问题,徐晨腼腆地说:“帮助男团夺冠吧。毕竟在这样的综合性运动会里,团体冠军代表着最高荣誉。”至于对单项赛有何种期待,徐晨觉得,尽力打好每一场球就可以了。

  林丹打单项赛肯定是板上钉钉。就在教练组为派谁占据另一个名额而苦思冥想时,陈金恰如其分地折桂世锦赛。于是,总教练李永波便做了个“顺水人情”:“人家拿了冠军,我能不用他么!”早在常州大师赛期间,李永波就斩钉截铁地定下了陈金将参加亚运会单项赛。能脱颖而出并获得认可对于陈金而言自然是美事一桩,但这同时也意味着他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在采访亚运会备战期间,记者常常在馆里目睹“三打一”的阵势。面对隔网而站的三个“敌人”,陈金总是奋力地左扑右挡。一次次后场扣杀,一次次往前封堵,一次次倒地救球,他都毫不惜力。“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就是陈金对自己出战亚运会立下的规矩。

  “听说天河体育场的空调开得挺大,风向不太好掌控,希望可以早点去馆里适应一下。”女单主力汪鑫的备战工作做得十分细致入微。不久前肠胃患病的她瞬间瘦了8斤,吓得教练组不敢让她累着。“我在队医的建议下把中药停了,现在还差一两斤就恢复到以前的体重了。”汪鑫很有成就感。身体状态越来越好,也抹掉了一块心病。“只有保证训练才能保证成绩。”汪鑫说,“单项赛的目标就是不输给外国人。”

  与上述队员相比,林丹可谓是亚运会的常客了。2010年将是他第三次踏上亚运战场。这在世界范围内都不多见,难怪有圈内人士开玩笑地评价道:“林丹都快成精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林丹也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有所下降,加之近来状态并未达到最好,让他格外重视亚运会的备战工作。从集训开始,老帅汤仙虎就为林丹度身打造了训练计划,并亲自上阵指导。小小的A4纸上,经常被汤导密密麻麻写满计划和要求,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是绝对不会下课的。“我信任汤导,他给了我很多帮助。”对此,林丹满怀感激。

  如果说2002年釜山亚运会是初出茅庐太过稚嫩;2006年多哈亚运会三战陶菲克缺乏运气;那么2010年广州亚运会,人们希望成熟稳健的林丹可以拿下职业生涯中唯一没有染指的冠军。对此,在参加某次活动时,林丹已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你们媒体总说拿了亚运会冠军才算大满贯,弄得我都睡不好觉了。”话虽如此,随遇而安、享受过程是活在当下的林丹最大的追求。“一个人不可能始终保持状态,更不可能永远不失败。对我来说,把过程做好最为重要。”

  不过,作为名副其实的“一哥”,他的一举一动始终惹人牵挂。某个下午,为了防伤病,林丹在持拍的左臂上缠了许多黄绿色的绷带。这抢眼的造型着实吓坏了羽排馆看门的大妈,慌忙向记者打听:“林丹怎么了?受伤了啊?亚运会还能打吗?”连珠炮似的发问,倒让记者一时语塞。

  男双老将蔡赟/傅海峰以及换了搭档的郭振东都是第二次出战亚运会了。前者同样面临着年龄增大、能力下降的现实问题,且从第二场比赛开始,场场都是恶仗。好在这对老搭档经验丰富,状态很稳定。训练场上的蔡赟总能保持嘴角上扬,可见心态相当放松。四年前,郭振东与谢中博杀得风生水起;四年后,他将和新搭档徐晨冲击最高领奖台。对于郭振东而言,现在还不是考虑结果的时候,这些天,他说得最多的话则是:明天继续上量,加油!

  一样的厮杀,不一样的亮剑。期待这“不一样”的结果是不一般的战绩。

17
5

您还未登录,无法评论!
▼最新排序球友评论 0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