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加缪所说,每个冬天的句点都是春暖花开。王祉怡此番登上7月杂志封面,与我们回望了那漫长奥运积分赛的一波三折,在接连失利的阴霾下她有过自信危机,却也在消沉的至暗时刻爆发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尽管与巴黎奥运失之交臂,但王祉怡在24岁这一年,从迷失徘徊到重新归来,一连三登世界巡回赛女单冠军宝座。
望向未来,这位“00后”姑娘深知在漫长蛰伏里的每一寸光阴点滴,都不会荒度。步履不停,因为热烈与芬芳就在不远处静待绽放。
逐梦巴黎一波三折
今年24岁的王祉怡,早在东京周期就凭借一路亮眼表现,闯入人们视野。2018年底升入国家一队,青年赛时期摘得过亚青赛女单冠军、青奥会、世青赛、全锦赛女单亚军。这样的成绩在她的口中完全无法和师姐们媲美。但是,2019年斩获6站巡回赛冠军的她,在东京奥运会积分排名中飞升至前16,只是经验与资历尚浅的王祉怡位居国羽女单第三人,无缘参赛。
随后,疫情之下王祉怡在2020、2021赛季中只打了6站国际赛,共计16场比赛。这对于初入成年赛场的她而言,无疑是不小的损失。既然没有充分的机会与时间历练,那么,只能在有限可能中去汲取养分。就这样,她带着2022赛季忽而一轮游的困惑,忽而登顶超级1000赛冠军的喜悦,忽而跌落尤杯深渊的痛楚,步履不停地迎来了巴黎奥运积分赛的开跑。
与此前那个心无旁骛的新人状态不同,王祉怡渴望在第二次积分赛中尽可能把握好每一站,渴望用高积分去占得先机。在国羽捧起苏迪曼杯的当天,她与队伍已经连夜赶赴新加坡大师赛参加自己的首站积分赛。开跑局中,王祉怡第三轮输给印尼女单玛丽斯卡,随后的泰国公开赛十六进八负于加拿大的李文珊,紧接着在新加坡公开赛上她在四强争夺战中不敌韩国安洗瑩,再后来的印尼公开赛上她意外在第二轮倒于韩国金佳恩的拍下。
从5月23日的第一场球,到6月15日的十六进八,王祉怡在短短25天里往返四站巡回赛,她感受到一股此前从未体会过的血腥滋味。“积分赛初期我知道自己的状态并不好,但想着那就一步步调整、调动,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跑。但同时又有一种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紧迫感,特别是接连输给有能力去赢下来的对手时,内心不免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也是这个期间,王祉怡无意间得知母亲生病的消息。面对突如其来的暴击,自幼离家在外的她心中生出无数担心与委屈。鲜少请假的她,特别请了两天假回家探望妈妈。而为了让她安心训练比赛,爸爸妈妈每天都与她保持语音联系。
回到队伍后,王祉怡很快踏上了下一段旅程。只是,无独有偶在后来的马拉松赛程里,她陷入了连续内战的迷局。7月中旬韩国公开赛她第三轮遇到陈雨菲,次周第二轮遭遇何冰娇,紧接着是一年中的重头戏世锦赛她虽然第二轮2比1战胜何冰娇,但是转天又和陈雨菲狭路相逢。再接下来常州公开赛十六进八遭到安洗瑩淘汰,隔周八强战又被张艺曼拿下。“从最初四站之后,我后面一路都是输给队友。”她掰着手指感叹道:“连输了9场,9场就等于9站比赛,一年也就十几站比赛啊。”
但这就是奥运积分赛的特殊之处,它比拼的不只是技战术,还有心态上的坚定与心无旁骛。为了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所有选手都会在这一年之中持续发力。竞技体育在人生不同的境遇阶段,总是会以最现实且残酷的一面考验着你的心态。“当所有人都朝着那个目标义无反顾地冲,根本没有时间留给你调节。”
一站一站的比赛打击越来越大,几乎击溃了她的信心:“自信不是说没就没了,而是一场又一场的输球,不敢再对自己抱什么期望,更别说什么目标了。”细数着那段有些“离谱”的战绩,王祉怡说,那时候自己别提有多消沉了,本来就觉着状态不好,加上心理状态也不稳定。在胜率完全不作数时,她越打越虚,甚至怀疑起了自己的能力。曾经球场上来势汹汹的王祉怡,好像成了任人宰割的“小病猫”。
看着她在场上提不起气,女单组主管教练罗毅刚自然更加着急。从前那个听话的王祉怡将自己的心封了起来,她一心惦记着妈妈,“想回家,想多陪陪她们”。所以,当她又一次和罗导请假回家时,罗导拒绝地很干脆:“积分赛还有一半没打,你现在回家,爸妈会同意吗?”
就是这样一句拒绝,将王祉怡心头笼罩的迷雾吹散。“确实我比赛打得不好,也能理解罗导的话。就是这次拒绝,我自己突然就想通了。”王祉怡从那个钻了许久的牛角尖里走了出来,不再纠结为何帮不了妈妈,为何比赛总是突破不了困局。
放下预期看现实
“现在再回头看这段过程,会觉得辛苦吗?”王祉怡回答说,这或许就是生命的际遇,如今再看,会觉得经此一遭,自己对羽毛球并不是没有爱了。这一次采访她将内心的忧郁和迷茫和盘托出,王祉怡坦言这个过程需要勇气。“它让我明白心理和精神状态是何等重要,让我明白,要真正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软弱,面对自己的不足。也让我明白,在比赛的过程中,对自己不能有怀疑,对自己的技战术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不坚定。”王祉怡说,磕磕绊绊的几个月里,她领悟到了信心的重要性。“回看比赛录像,我甚至感觉自己在不太好的状态下交出了能交出的最好的自己。”
经过不到三周的调整,10月芬兰站公开赛开始,王祉怡有了些起色,尽管决赛还是负于队友韩悦,但是半决赛她2比1战胜了印度“女王”辛杜。随后,丹麦、法国她连续在十六进八被队友陈雨菲淘汰,不过,这没有让王祉怡气馁。虽然无缘当年的年终总决赛,但在深圳大师赛时她非常平和地接受了并不好打的签表。
作为2023年王祉怡的最后一站,王爸爸和王妈妈决定赶赴深圳为女儿助阵。王爸爸赛前就表态,一定要去现场给她加油。“因为女儿一年状态都不好,我一定要去给她加油打气。”此时,王妈妈术后也恢复得不错。深圳公开赛上爸妈的出现颇显神效,王祉怡在第二轮以21比12、21比16赢下安洗瑩。“我和安洗瑩打得那场,虽然她也受到了伤病的影响,但是,全场的观众给我的助威真的是非常给力。而且,我老爸也在观众席上非常大声的喊着我的名字。”也是从哪个时候开始,王祉怡开始会在比赛后用比心这个小动作来庆祝胜利了。“那是我第一次比心,向着观众席的爸爸和妈妈。”
通过年末几站比赛的积累,王祉怡越发醒悟到,与其记挂着积分和排名,不如放下预期,抓住现有的。“脚踏实地做好自己,在每一次比赛中寻求突破,看到自己的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她不把自己束缚在期待里,某些时刻,期待反而是一种隐形的枷锁。
“比如又和队友抽到同一个半区,下意识的反应不再是’怎么又是内战’,虽然签是不好,但是选择权不在你。对于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去吧’。这么说起来好像很简单,但需要真的敞开心去接受。”所以,王祉怡从细小的地方开始汲取能量,像打出一次训练中的新战术,像拿到一分不容易的机会球,像赢了一场有所突破的比赛,状态也随着心境的开朗一步步转好。
“靠着有利的思考模式,我进入了一个正向的循环,比赛依旧还是有输有赢,但是已经不再去过度在意。而是敢于肯定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从欧洲归来,中国羽毛球队到陵水转训,队伍也组织了备战奥运的心理课。这让本来就对心理学很感兴趣的她,很认真地聆听了讲座,在听了课后发现原来运动心理学是能够如此近距离的给自己解惑答疑。“最受益的是,老师会引导我往一个正确的方向去想。要能看到自己的优点,要肯定自己,然后继续往这个目标前进。”
当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发展,王祉怡终于在2024年1月底的印尼大师赛上,时隔21个月打破了自己的冠军荒。随着决赛中奥原希望一记回球出界,王祉怡轻轻将拍子抛在空中,那一刻她内心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王祉怡如今回想起来,仍旧会说:“赢下冠军的那一刻特别的感慨,这口气憋了很久,终于拿到了。”
而后的宁波亚锦赛作为积分赛的最后一站,王祉怡在场上自带千军万马的气势,半决赛击败何冰娇,决赛赢下了陈雨菲。两年后,再次登上亚锦赛的女单冠军宝座,她坦言这次夺冠让她鼻子一酸,因为这次的比赛中她足够坚决,没有再让怀疑重蹈覆辙,也是靠着这样一步步的脚印,印证了努力是奇迹的代名词。
聊起当时的自己,王祉怡自嘲道,“宁波亚锦赛时,我爸妈也来了现场。当时,我只给他们订了开赛前两天的酒店。因为不知道我能打到第几轮,想着后面赢了球再接着续。反正,就想多进几轮,爸妈就能多陪我几天。当时,我哪儿敢想自己真的会打到最后的决赛呢?!”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有父母在场的两次比赛,王祉怡都有了突破。“我感觉他们去看我比赛的时候,我有无限大的动力。”
尽管宁波亚锦赛事关着国羽女单几人的排名,但是,奥运积分形式对王祉怡而言,即使夺冠也已经没有反超的可能性了。但,这反而让抛开束缚的王祉怡发挥出了更加义无反顾的技战术。“虽然去不成奥运会有些不圆满,但是这一路的经历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巴黎奥运备战前,以二号种子的身份王祉怡参加了马来西亚大师赛。在决赛中,对手辛杜开局很快进入状态,王祉怡一直处于被动,以16比21先丢一局。第二局她重新振作,在逆风场地,辛杜出现过多失误,21比5,王祉怡大比分获胜,扳回一局。决胜局开局,辛杜又恢复了手感,进攻打得有声有色,王祉怡3比11落后8分。原本以为比赛将失去悬念,但她没有放弃,在换边后耐心追分,一分一分将比分追至13平,随后又打出8比3的得分潮,21比16锁定胜局,逆转取胜夺得冠军,这也是王祉怡本赛季摘下的第三个冠军。
凭借本站比赛的冠军,她的最新一期世界排名,也来到了女单第六位。如今,王祉怡获得了两个月的系统训练时间。“难得有这样长的休赛期,我一方面要做好备战保障,一方面也要精进并全面自己。”
积分赛的后半程,她靠着点滴细节重新拼贴起了自己的信心。“就像人累了就会睡着,厌倦了就会去做别的事。”打球也好,亦或以后有了更想做的事也好,王祉怡不会一直因为那个还未到来的“梦想”而迟滞不前,而是从现在开始,去想自己能为梦想做些什么。“知道自己是有潜力的,去做就好了,未来会发生什么,都是不确定的。”
有人说,竞技体育靠的是拼搏努力,穷则求变,终能辟出自己的道路,但对于王祉怡而言,这是她在面对比赛和训练时从未改变过的应对方式。在情绪没有出口时,王祉怡靠的是每天抽时间打开字帖或是余华的《活着》,每一次写字或是看书都像是一次放空,完全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
自从豁然开朗后,王祉怡每堂训练课都会提前20分钟到,以便于充分热身做好课前准备。能够更加专注去做自己的事情,是她最大的变化。“训练上会投入更多、想得更多,去钻研一些辅助的训练方法。体能课上也会开辟新思路去训练。”为了监控每天的体重,出国时她的行李箱中一定会带上折叠秤,“尽管我并非是减肥,但能更好了解自己,行李再少也会带上它。”
《盖亚效应》有那么一句话:“很多事情你回头看,在当下让你最不开心或者让你觉得损失最大的事物,其实反而到最后,会给你最大的收获。”王祉怡听闻,表示非常同意。
她说:“之前就会有人说疫情两年对我的影响挺大的,还有尤杯失利对我的打击。那时候,我还会想是不是我运气一般。然后,这次奥运会又没能去成,但是,今年比赛状态却好了起来。又有声音说,早有这样的状态,去奥运的人就会是我。其实或许都有些道理,但我现在觉得所有的经历都有它的意义,都会对我有帮助。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渴望为团体赛再战
从曼谷到成都,一场等待两年的复仇,以重新捧起尤伯杯的方式完美落幕。中国女队的10位姑娘手拉着手一起走上场地,向四周看台的观众转圈360度鞠躬致意。接着,她们终于能够完成团体赛最幸福的时刻,手拉手围成圈,快速转了起来……
王祉怡在中间,脸上笑容灿烂,脚步也不停转动着,但她既不像谭宁那样滑步扑进队友怀中,也不似陈清晨般狂喜与大家闹成一团。那种感觉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王祉怡在本次尤伯杯上的位置。毕竟,她只在三场无关痛痒的小组赛上登场,其余时间都充当着给队友们加油的角色。“曼谷决赛的眼泪怎么会忘记呢。但是,渴望为团队而战的心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所以,不管我在场上还是场下,都是和队友拧成一股绳的。”
王祉怡坦言这一届尤伯杯,她等待了许久,全队上下那股凝聚力是空前高涨。“每场赛前我们都会聚在一起开会,每个环节都会布置到。但是拿下的那一刻,好像又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可抑制的兴奋。”王祉怡自己也有些不解,是等待了太久有些疲倦,是经历起伏波折后变得淡定,又或是一份埋藏在心底的激情尚在等待一个完完全全证明自己的时刻?
在王祉怡的记忆中,2022年曼谷尤伯杯决赛失利后,她逃一般地不愿再次踏进那座比赛馆,那里的灯光、欢呼声一切都让她感觉不适。但是,一年后苏州举行的苏迪曼杯,她作为大名单中的一员跟随队伍出入赛场。那是王祉怡第一次在国内体验团体赛,尽管又要练身体又要全程观战加油,忙得不亦乐乎。但是,也是这次苏杯的经历让她被队友们向死而生的拼搏精神,以及现场观众排山倒海的助威所震撼和治愈。“那时候,我时常会想,如果是我在场上能打成什么样?”
现如今尤杯、苏杯皆在手中,遥望此后两年的下一届,或许这个问题的答案,王祉怡将亲自告诉我们。
“不知道我说清楚了吗,总觉着好像没有说透。”在挂断了语音电话后,小王同学发来消息。
这并非是“老王卖瓜”,但是在中国羽毛球队的孩子们身上,你能感知到他们骨子里的认真与百折不挠的韧劲。不论道清与否,王祉怡俨然在这条路上找回了坚定的决心,并在过程中找到了那个更为勇敢自信的自己。这也是作为记录者的我们,始终守护与爱惜的。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