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江集训期间,黄东萍开始与“00后”新人冯彦哲搭档,因为之后的几站比赛她要带着这位身高1.90米的年轻人去场上冲一冲。身边不再是熟悉的“鸭哥”,黄东萍肩上也无形多了几分重量。留给东萍和小冯磨合的时间只有短短一个月,自他们从日本回国解除隔离后,黄东萍顾不及回家多看看,就扎进了晋江基地马不停蹄地恢复训练。
一站上训练场,黄东萍就开启了加强版“话唠”模式。不管是个人训练还是配合练习,她都希望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只是有些事情急不来,有时她也想别那么着急,毕竟双打项目就是需要时间去不断地调校试错。“双打无论怎样都需要两个人在场上对彼此负责。因为小冯和我配,他也要放弃自己本来的比赛,所以我肯定会尽全力带他,不管我们搭几站,都想小冯也能有所收获。”
“可能是当时给自己的压力太大,隔离出来后练的那两周,直接给自己练哭了。”而练到第三周,黄东萍疲劳的身体发出了信号,头痛欲裂的她一测体温,才发现自己发烧了。眼看距离出发时间所剩无几,但她却只能躺在床上让自己恢复元气。
休息的那几天,东萍有了放松下来的机会,脑子里反复想着:“是不是把自己逼得太紧,也将小冯逼得太紧?那不如就一场一场地打,及时总结经验,来弥补两个人的问题。”
丹麦公开赛上,黄东萍与冯彦哲初次携手登场,让以往了解“黄鸭组合”的对手不太适应,他们居然一路杀进决赛,只是在最后一场输给了今年已经豪取第七冠的郑思维和黄雅琼。站在亚军领奖台上,站在高耸入云的冯彦哲身旁,黄东萍笑称自己好像蹲在了“坑里面”,但她的脑海里还是浮现出王懿律的身影。“和年轻选手比赛确实很有激情,小冯好胜心也很强,打球也很灵,冲劲也足。只是和新人搭,确实不像和鸭哥配起来那么顺。”
隔周在法国,这对新鲜组合继续挺进。只是在这一站比赛中,冯彦哲和很多年轻队员一样,续航能力出现了起伏,发挥有些波动,最终他们止步在了八强。“作为新组合,第一站比赛就能冲到决赛是正常的,因为别人完全不熟悉我们。作为大队员,我知道需要在很多方面去提醒年轻选手。但从2017年起,基本都是鸭哥带着我打,现在换我带小冯,确实精力上会分散很多。而且,我和小冯的积分也让我们从第一轮开始就会遇到硬仗,不像和鸭哥配,前面几轮有可以调整的空间。”
德国海露公开赛是年底三站背靠背欧洲赛的最后一站,此时黄东萍感觉自己的身体状态好了起来,之前的感冒症状也消失不见了。那一站,她和小冯一路2比0闯到决赛,结果却在决赛中0比2被印尼组合掀翻。“确实,欧洲三站比赛对我们的精力考验很大。第二站法国公开赛应该是波动最大的,当时首轮就是一场硬仗。到了八强战那场,我明显感到精力和体力都有点下来了。”黄东萍原以为到了海露站,两个人的表现会有点起色,但闯进决赛后却调动得不够好。
决赛结束当晚,黄东萍叫着冯彦哲一起看了比赛录像。她说:“我很担心自己在场上的急躁会让小冯心里不舒服,那天我们沟通了很多。小冯很努力,对于事情的看法也总是很积极,给我的反馈也充满动力。”
对黄东萍而言,之前大半年已经打了13站比赛,拿到一个冠军、三个亚军,五次闯入四强。这张成绩单如果放在东京奥运会前的几年,或许她只是想着自己和搭档还有很多补足空间,会思索着怎样才能实现突破。可是,在经历了奥运会上的极致巅峰发挥后,如何在这个位置上继续保持冲刺的动力,俨然成了摆在黄东萍面前一堵无形的墙壁。
如今,年轻的冯彦哲尽管尚显稚嫩,但却给黄东萍带去非常不同的感受。一起走过的这几站比赛,她有了“返璞归真”的感觉。她从小冯身上看到了年轻人的朝气蓬勃,感觉自己的那种热情又回来了。
“我觉着小冯真的不错,在我特别急的时候,他能定得住。包括我有时候在场上会有些急,他也能接受。可能大家会觉得我经验丰富,是我带着小冯打比赛。但其实,小冯带给我很不一样的感受。年轻人在场上对每一分都很执着,让我也愿意再一次碰到困难去征服困难。可能之前大半年一直打得不是很顺,就是缺少了年轻队员身上那种平常心的心态。”回过头再看,黄东萍说作为年轻队员的小冯表现得已经很出色了。
对黄东萍而言,双打永远都是两个人的事情,要为彼此负责。或许在陷入低谷时会有迷惘,但一路走来,那些支撑着自己的信念从未有过丝毫的改变。在晋江的时候,黄东萍每个周日都会一大清早就跑去陪奶奶吃饭。奶奶跟她说,现在都不敢看她的比赛,因为太紧张了。“如果你打得不开心,就回家来,奶奶养你。”东萍知道那是家里人怕她辛苦,只是她也知道,对于羽毛球,自己还有许多目标想去解锁。所以,在奔向下一程的目标前,她甘于披荆斩棘,而后,也望春和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