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信息中...
羽毛球迷的家,超人气羽毛球社区 首页添加收藏设为首页中羽APP
当前位置:主页 > 羽坛动态 > 人物 > 王晓理:脱胎换骨后的重生

王晓理:脱胎换骨后的重生

时间:2022-09-22 12:07 来源:《羽毛球》杂志 作者:闫佳

    个性耿直的王晓理,聊天乐于直抒胸臆。就如她曾经的球风一般,干脆果断又酣畅淋漓,犹如电闪雷鸣。岁月所赐,她学着放慢节奏,不急不躁的步调让生活有了别样色彩,慢下来给她看世界的方式增添了更多余裕。

    王晓理

    回望与远眺

    采访王晓理是在威克多试打会结束后开始的。那天从午后签售到会场参观,再到与老友们进行试打会,两个多小时没有停下过。采访前,工作人员递过一杯奶茶,王晓理一边感谢一边把奶茶放在桌角,之后采访全程便没有再碰过。克制、专注,天蝎座性格中周全的一面体现得淋漓尽致。属性热闹的她坦言会自带“冷气场”,“我现在能逐渐放开了。年轻时自己会有两个极端,不熟的话是完全放不开,会把自己闭塞起来。那时候的我很急躁,不对脾气就会黑脸,现在柔和多了。”

    之前很长一段时间王晓理都处在一种放松状态,像是放了一个很长的假期,不去安排事情,过着自由的生活。只是疫情之后,王晓理的内心总会有个声音拉她回来。或许是以往多年一直在训练有素的环境中成长,她想做点什么,若是就此放下自己立命的本领,她直言自己也觉着可惜。

    那一年离开队伍时,王晓理走得仓促。经过几年的休整,当她再次回到大家的视野,依旧是那样的短发,也依然是雷厉风行的个性,“不会担心被人忘记。而是因为自己是羽毛球的受益者,希望可以更多去回馈给它。”所以,去年她进入华中农业大学担任起羽毛球老师,同时开始着手组建王晓理羽毛球俱乐部,并将自己的球馆开了起来。

    和曾经急脾气的王晓理相比,现在的她更多会让自己慢下来。她说现在能够接受自己的不足,不能任凭情绪就被带跑偏。离开国家队后,王晓理认识到原来自己生长的环境是那样一个被保护着的状态,曾经受过的委屈比起走入社会后的委屈根本不叫事情。闯荡后才知道,做运动员很幸福。但是,人生就是在起起伏伏中吃一堑长一智。她说:“性格塑造了我场上的打法,也要接受为自己的性格买单,这是双刃剑的必经路。”

    “现在看事情不会那么钻牛角尖了,特别是现在的目标很明确,想通过回到球场去弥补自己当初的遗憾。”王晓理说自己倒也不是一定要培养世界冠军,那是一条太难走的路。“而是因为羽毛球,我才有了这样一门技能,非常感恩。年轻时,我因为它被大家关注,取得过一些成绩。现在,我想回馈它给我带来的一切。”

    回归之路,王晓理态度坚定,她直言自己不是那种陷在过去走不出来的人。“我不会很矫情,但是,打球那么多年的感情是瞒不了自己的。有时候,一个场景就会想起当年和队友一起的画面,所以,没必要逃避。”

    王晓理

    与“五环梦”擦肩而过的遗憾

    而推着王晓理看清自己内心向往的,还有在伦敦奥运会的9年后,看到曾经的老对手、印尼的波莉迈上了奥运会的冠军领奖台。平时不怎么看比赛,但是王晓理也逃不过对奥运会的关注。“我不太会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可能是我嘴硬,偶尔会想想当时离开队伍确实草率了。直到目睹波莉拿冠军的那一刻,后悔的情绪一下就涌了出来。”王晓理控制不住会去想如果当初自己坚持,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在那种后悔中,我还有些惭愧。比起波莉她们,我们其实拥有那么好的环境和后援支持。但是,只看到人家夺冠风光的时候,那背后一定有很多难熬的时间。用我们武汉话说就是‘只看到强盗吃肉,没看到强盗挨打’。”在思辨的过程中,王晓理当然明白,坚持是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她说,“还是要了解自己,学会放下,才能更好地往前走。

    曾经年少任性,但在懂得地球离了谁都转后,王晓理更想活出自己的精彩。“所以需要自己去争取,自己来成全自己。”这几年,王晓理更加脚踏实地,只要方向是自己想要的,那就慢慢向那个方向前进。“有时候很多东西太沉重了,你会走不快的。”所以,她花了很久去接受那些失落。

    对王晓理而言,奥运会是她心中永远的梦,也是她心中永远的痛。那份委屈很难与别人道明,因为除了当事人,很难做到真正感同身受的共情。“当初,会想这种天大的委屈怎么就落到了自己身上。特别是当自己无法化解这种痛苦时,你就会无限放大它。后来,我渐渐可以和别人讲起它,但很多人和你聊到这个问题,更多是想窥探你的心态,或许世界上只有当事的几个人才能理解吧。”

    伦敦奥运会国羽包揽全部五金,在队伍无尚荣耀的时刻,王晓理则在风暴之后捱过了漫长的愈合之路。从最初完全不能触碰,到逐渐敞开心扉,她说:“我如果说自己放下了,可能又有很多人会讲我嘴硬。确实,任谁都会在那种痛彻心扉的日子里煎熬,但是人不能一直在自我委屈与矫情里活着。”

    王晓理

    自我和解 依然感恩

    进入社会后,从与自己的学生接触,到和俱乐部中的学员以及各行各业的朋友们交流,王晓理有了更多的角度看待事情。“当初,自己确实违背了奥运精神,它本就是倡导大家要勇敢地战胜自己,给大家更快、更高、更强的信念。不论是不是运动员,都会因为那样一个奥运精神而激动。所以,当违背了它的本意,就要去承受它给你带来的东西。”

    直面内核是自我和解的一大步。王晓理说:“我很感恩在国家队的那段经历,我会觉得它让我跟别人不一样。这种不一样,不是优越感,而是我有那种自我的约束能力。因为在你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一定不是别人捧着你上去,而是你对自己有要求。”所以,跨过去的那一刻,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

    现在,王晓理依然会有难事或不被理解的时候,但是她会劝解自己,至少自己俱乐部出去的教练,教出来的孩子是过关的。“现在市场上平台很多,环境也好,但我还是有话想说。尽管不能指望所有人都按照你的标准来,但至少可以结合着推进。”或许是年纪渐增,王晓理更加包容。她说自己已经34岁了,不能像从前那样着急忙慌了,要慢慢往希望的方向走。

    王晓理

    让孩子们有兴趣

    在王晓理来看,不论是教大学生,还是教小朋友,都需要先从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抗拒它的话,练习的效果是不同的。”所以,她花了很多时间去琢磨如何通过教学计划引导学生们产生兴趣。“刚开始给大学生们上课时,我是有绝对的自信,但却忽略了他们自身对打球的态度。”课后,她开始向别的老师取经,去探究大学生们的想法。“老师需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当教球和学球的双方是双向奔赴,上课才能有理想的效果。”

    同样,从真正开始着手组建起自己的团队起,王晓理也感受到了肩膀上的责任不仅仅是教球那么简单。“俱乐部的教学方案都是我们亲自商讨推敲过的,不只是希望让孩子们对羽毛球产生兴趣,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够在练球的过程中,培养积极的竞争意识,建立起团队意识和分享精神。而且,作为社会机构,我们也得到了湖北省羽协的授牌,可以组队去参加省内比赛,这份社会责任对我们而言更是一份动力。”

    当王晓理决定立足青少年培训后,她开始为俱乐部设计适合孩子们的教学方案,从兴趣与规范入手。羽毛球入门阶段的基础过程会枯燥,因为动作要一步步掌握和定型。她知道,往往孩子的接受度与韧劲是很强的,只要有兴趣是会见到成效的。更为关键的是,家长能不能坚持。所以,她特别开设了一个“兴趣班”,让家长与孩子达成一种相互的信任,给彼此一个努力的动力。

    起步两年,王晓理的转型过程也在慢慢进入状态。她说如今自己希望慢慢来,还是需要将自己的俱乐部宣传出去,从量变到质变。“现在的社会大环境对于打球的孩子们来说有很多种选择,走专业、走高校特招,面对这些选择,家长们要懂得找负责任的俱乐部去让孩子得到天性的释放。”

    王晓理不希望浪费孩子们的天赋,不过,她说:“打球这事儿不能急,慢慢来。”

    文、摄/闫佳

      135
      1

      您还未登录,无法评论!
      ★热门排序球友评论 65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