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一个领域,都不缺乏天才,所谓天才,是指人拥有一定的天赋,在某一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例如:爱因斯坦在理论物理上是天才,牛顿在经典物理上是天才。智商是评判天才的重要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而到了羽毛球这个领域,天才可遇不可求,随着近些年羽毛球的快速发展,很多人动不动就将打过一站好成绩的年轻选手称之为天才少年、天才少女。
在2019年新西兰公开赛上取得女单冠军的韩国17岁选手安世瑛又一次被冠以天才球员之称,仅仅只战胜了大堀彩、伤愈复出的李雪芮,“天才”二字显得太过随意,以一次比赛的成绩定义有点过于草率。更有之前对于马来西亚吴堇溦、李梓嘉,日本山口茜、渡边勇大,印尼苏卡穆约、金庭等都被冠以“天才”二字,他们与我们想象之中的天才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虽然苏卡穆约确实双打出众,但是印尼吴俊明、亨德拉、西吉特、陈甲亮等确是为双打而生的选手,双打上天赋异禀,和苏卡穆约都是属于同一类型,但也并未有人说是天才。
在大多数资深球迷心中,能被冠以“天才”的羽毛球运动应该并不多,例如陶菲克、张海丽,因达农,赵剑华、林丹,朴柱奉。
其中中国的两位单打选手在世界范围吸粉无数,赵剑华贵为上世界80年代四大天王之一,动作华丽,手法多变,被誉为教科书式的人物,在1990年国家体育总局的羽毛球教学片中一众国手都是亲自上阵示范,1985年全英赛就连续战胜林水镜、弗罗斯特夺得冠军,1986年和1990年亚运会两次夺得男单冠军,1990年全英赛战胜印尼佐戈再一次夺得冠军,1991年世锦赛战胜印尼魏仁芳夺得世界冠军,而这场世锦赛决赛被誉为是外星人打地球人。
林丹则被认为是羽毛球领域当中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2001年开始展露头角,职业生涯持续到现在,而且这么多年以来,少有伤病,有的只是随着年龄的增大状态的不佳。两届奥运冠军,多次世锦赛冠军和苏杯、汤杯冠军,可以说就没有林丹没拿过的冠军,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空前,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林丹是羽坛的第一人,不论从哪一方面,无愧于天才一词。
印尼陶菲克、张海丽同样也是单打选手,陶菲克18岁就在全英赛决赛给盖德巨大压力,是以1999年的全英赛决赛可以入选经典之战,2004年雅典奥运冠军和2005年阿纳海姆世锦赛冠军,让陶菲克成为男单双料冠军第一人,2006年多哈亚运战胜林丹卫冕男单冠军,对于他最大的遗憾可能就是没尝到全英赛冠军的滋味。张海丽则是少年成名,1994年尤伯杯第三单顶住压力战胜张宁,帮助印尼夺得尤伯杯,1996年奥运会杀入决赛,经验上的缺失让她决赛负于韩国方姝娴,同年的尤伯杯,张海丽出任第二单,战胜中国队二单王晨,立下战功,印尼再一次卫冕尤伯杯,而进入21世纪后,2004年雅典奥运,张海丽代表荷兰第二次杀入女单决赛,负于老对手张宁屈居亚军,两年后的尤伯杯,张海丽率领荷兰队杀入决赛,这也是欧洲球队在尤伯杯上取得的最好成绩了。
泰国因达农是最新的天才球员,14岁拿到世青赛冠军,15岁亚运女团决赛担任泰国一单,跟汪鑫大战三局,16岁完成世青赛的3连冠,17岁杀进伦敦奥运八强,17岁打进首要超级赛决赛,18岁杀进全英赛决赛,2013年拿到超级赛冠军和世锦赛冠军,其中世锦赛决赛战胜伦敦奥运冠军李雪芮,成为最年轻的世界冠军,这样的成绩让大家对她寄予厚望,到目前为止,因达农仍旧处于世界顶尖行列。
羽球天才一说,现在太过于轻率,一名真正羽毛球天才,除了羽毛球技战术打得好,同时还应该具备自己一定的风格,林丹的鱼跃救球,陶菲克的反手,这些都是十分具有标志性的技战术,另外还要有成绩作为支撑,世锦赛冠军头衔就不用多说,更重要的还有奥运会冠军,林丹与陶菲克都拿到过这些荣耀。
在这里戴资颖应该要单独拎出来说,作为一名曾经“打野球”出生的选手,戴资颖身上就没有条条框框,她的球风飘逸,令人难以琢磨,她也是一个令人难以捉摸不透的选手,从打法从风格上来说,戴资颖都无愧于天才这个称号,可以说她开创了一个新的打法,一个属于她自己的特色,同时也将这条路走到了巅峰,但是成绩却是她的一个坎——缺乏世界冠军头衔,这就像是创造了一个世界纪录,却一直没有得到吉尼斯官方认证一般。
不过虽然戴资颖没有世界冠军头衔,但她现在创造另一个具有话语权的纪录,在4月30日,戴资颖保持了125周的世界第一,成功超越李雪芮的124周,成为世界羽坛史上在位最久的女单球后,而且这个纪录还在继续延续下去。
羽毛球天才不可随便定义,帽子戴得太高,掉下来也越惨,天才一说,往往是当运动员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再回顾他的奋斗史,哦,我们发现他原来创造了这么多奇迹,称得上一个天才,而不是说一战爆冷,一次偶然夺冠,我们就给运动员冠上一个天才的称号,这样太过于廉价,也太过于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