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具有历史性的户外开幕式的隆重上演,青奥会首次登陆南美大陆,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拉开了帷幕。带着探戈的节奏,让我们走近此次前往阿根廷羽毛球赛场的两位小将——男单李诗沣、女单王祉怡,看看新生力量将如何在这个舞台上释放青春。
对于青奥会来说,或许我们可以稍微抛开竞技体育的层面,更纯粹的感受这项赛事的本身。
李诗沣:梦想刚起航
对18岁的李诗沣来说,“青奥会”是个看似遥远却又无比接近的地方。他说,得知能够争取参加阿根廷青奥会资格是在去年7月,那时候就默默地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拿到参赛名额。随后几个月,李诗沣陆续参加了十余站青年赛和成年赛。16555分,他顺利攒够积分获得了青奥会资格,这也意味着他人生第一个奥运意义的比赛近在咫尺。
备战青奥会的几个月中,李诗沣的训练状态保持得不错。在北京最后几天的训练之中,他的主管教练邱彥博总会在临近下课前给他加点小灶,偶尔师徒二人还要对打一场。“上风球好打,但你想过逆风球时自己的心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吗?”邱导在训练间隙总会见缝插针地敲打着李诗沣,让他有意识地模拟赛场上的突发状况。
因为邱导了解学生的脾气,李诗沣性格温顺乖巧,刻苦肯练,对自我要求颇高,赛场上发挥一贯稳定。但年轻选手的弱点就是缺乏经验,所以该如何面对瞬息万变的情况,突破自我,这些还是需要教练一遍遍地耐心灌输。李诗沣说:“既然争取到了资格,就要全力以赴打好每一场比赛。像日本、印尼、泰国都有很强的选手,自己上场要敢于发挥,不留遗憾。因为能够参加青奥会,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千禧年出生的李诗沣,6岁开始打球,做医生的父亲是他在羽毛球路上的启蒙老师。“小时候,爸爸的医院组织羽毛球比赛,我就经常去看他打球。”看到李诗沣对羽毛球的热情很高,认真的李爸爸就专门请了教练教他打球。和同龄人相比,听话、肯加练的李诗沣进步很快,从开始的打不过到慢慢能赢球,再到后面没得打中,可以说小小的羽毛球为李诗沣的童年带去了无数的乐趣。他有些兴奋地回忆说:“小时候,我是真的很喜欢打羽毛球,训练之余加练步法和挥拍,也不会觉着怎么别的小朋友能去玩,为什么我要多练这些。”
对练球不知疲倦的李诗沣,走入专业队一路也是颇为顺利。小学期间,李诗沣每天上午正常上课,下午上完一节课后骑车到江西队跟着训练,每天坚持练3个小时。到了六年级那一年,为了看看李诗沣是不是打球的材料,他被送进了八一队训练。李诗沣知道,如果表现不好就会被退回去,所以进队前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在八一队训练了一段时间,李诗沣发现自己不但训练节奏跟得上,强度也能坦然扛下来。随后队内巡回赛,李诗沣拿到了第一名,继而正式成为八一队的一员。2014年,年仅14岁的李诗沣便初次参加了国家青年队在沈阳的集训。
说起来,李诗沣2017年进入国家二队,在同年的亚青赛中获得团体亚军、世青赛团体冠军。对这样的成绩,他并没有丝毫优越感,坦言自己的实力和同龄选手相比并无太大优势。李诗沣说:“那段时间,刚好打完国际比赛,积攒了一定的信心,经验上也有新的提升。所以,再打国内的比赛,即使有时我打下风球,心态上也可以顶得住,场上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敢放开去打。不像小一点的时候,比赛中一个环节做不好,就容易心理上发生巨变。”
在李诗沣的记忆中,他小时候总和年纪稍大一点的选手打,所以潜意识中力量是自己的“短板”,“因为总和大队员打,力量不占优势,那会就靠拉吊和他们打控制,所以在杀一拍的时机上有些欠缺。如今杀球的力量是有的,如何更好地融入到自己的打法中是关键。”如今的李诗沣,愿意抛开自己既定的打球模式,研究对手、尝试更多的应变方法是他成长的一个标志。
虽然国内战绩不错,但李诗沣历数起这半年来的国际比赛总有些小小遗憾、谈起之前欧洲连拿两个亚军,他显得跃跃欲试:“如果青奥会上再碰到老对手,如何在场上占据优势,给自己一个良好的开局很重要。我相信积分赛带给我的收获能在青奥会上帮到我。压力会有,但也可以化为动力嘛!希望自己可以好好冲击对手。”
青春,总是充满着生机与希望。刚刚启航的李诗沣将如何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羽毛球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