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信息中...
羽毛球迷的家,超人气羽毛球社区 首页添加收藏设为首页中羽APP
当前位置:主页 > 羽坛动态 > 人物 > 李根定两年期限度过大坎儿 父亲李永波永远是好哥们

李根定两年期限度过大坎儿 父亲李永波永远是好哥们

时间:2011-01-04 16:41 来源:《羽毛球》杂志 作者:刘紫园

      温良恭谦的李根刚刚度过自己18岁的生日。在这段年轻鲜活的阅历中,“李永波之子”的身份曾经给他带来无限荣耀。然而,随着12岁决意执拍走天下,“老谁家那小谁”的说法就不再如从前那般单纯美好。

      李根像是被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起初,使出浑身解数,企图摆脱重压;久而久之,他终于明白,自己最该做的是平静地直面一切困苦,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一飞冲天。

      打球,受了荣誉的感召

      翻开相册,微微泛黄的照片上,偌大球馆将一位小男孩的身影衬托得愈加稚嫩——那时的李根仅仅一两岁模样。“我接受正规训练比较晚,但是说到玩羽毛球,我要比其他孩子早太多了。”因为身体里流淌着李永波的血,李根命中注定会和羽毛球有个美丽的邂逅。而之所以选择成为职业球手,李根说,他是受了荣誉的感召。

      在他的童年记忆里,每当推开家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摆满父亲所获奖杯奖牌的大玻璃柜。这些“战利品”承载的荣誉如春风般扑面而至,深深植入小李根的心中。再长大些,满眼满耳都与“为国争光”密不可分。运动员是离国家荣誉最近的职业,李根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登上领奖台,“让国旗因我而升起”。

      10岁时,在父母的建议下,李根开始练习高尔夫球。一段时间后,他发觉自己始终对这个项目提不起兴趣。置身于一望无边的绿草地,李根甚至会产生莫名的孤独感。这简直和在羽毛球场忘情玩耍的自己判若两人。

      于是,12岁那一年,“从内心深处喜欢羽毛球”的李根做出人生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决定——放弃高尔夫,改打羽毛球。对于儿子的选择,李永波并没有反对,只是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你打羽毛球,肯定会有比别人大得多的压力,你能受得了吗?”现在回想起来,李根承认当时并没有完全理解父亲言语的深意,但为了能从事自己喜欢的项目,他还是用力点头:“当然能!”

      膨胀,摆脱父亲的光环

      在李根成长的道路上,除了父辈和师长的肯定,还始终伴有一些质疑声。

      他至今仍记得,早在自己夺得少年赛冠军时,就有舆论表示:因为他是李永波的儿子,所以对手放水了。尽管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李根实难接受这种说法:“他们就只看见我爸是李永波,那我的努力都去哪儿了?我明明做到了,为什么要说我是凭关系?”他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父亲的光环或许将成为自己一辈子在劫难逃的话题;同时也意识到,只有做得比别人更加出色,才有可能不被人戳脊梁骨。

      常言道,虎父无犬子。李根继承了父母优秀的运动基因,用李永波的话说,“这小子天分还不错”。尽管起步比同龄人晚了许多年,但他却进步神速。在接连拿下国内青年赛、亚青赛和世青赛几项重大赛事的冠军后,李根开始有些“膨胀”。为了摆脱令人烦恼的舆论,他一度陷入了盲目自信的泥沼:只打了四五年,一样能赢球。不用靠谁,也能得冠军。特别是在全国调赛中获得第四名,拿到进入国家二队的通行证后,李根变得“高调”起来,一想到这些成绩已具备了足够的说服力,急于证明自己的他就有点“飘飘然”。

      可惜,事与愿违。“李根靠关系”的言论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李根又开始纠结,甚至有些泄气。他不明白到底应该怎样面对“恶评”。“想想自己那会儿真傻!就那点成绩能算啥?差着十万八千里呢。”李根觉得当初的“掩耳盗铃”既荒唐又可笑。“想证明自己,只有努力拿成年组的世界冠军!”

      扭曲,转型遭遇大坎儿

      国家二队男双主教练于洋眼中的李根天赋异禀,但起步晚、球感生、失误多,“需要好好磨练”。自知二队淘汰率高的李根也丝毫不敢懈怠。不过,在从青年赛转战成年赛的过程中,他还是遭遇了职业生涯中最大的一个坎儿。

      由于两个年龄段的比赛有着天壤之别,成年赛的速度更快、力量更大,这让刚刚转型的李根倍感不适:“连预赛都过不去,跟非传统强国的运动员打也输球,不能理解为什么差距会这么大,感觉特别沮丧。”加之输球后又会冒出各种难听的言辞,李根感觉自己的“心态都扭曲了。”

      身为双打运动员,李根格外崇拜蔡赟、傅海峰两位老大哥。每逢身处困境,他总喜欢从偶像师兄那儿取取经。“赟哥鼓励我,说他也曾经有过这样一段过渡期,很艰难,熬过来就海阔天空了。”李根明白,要是放在几年前自己刚开始练球时,不仅可以进行言语交流,甚至还可以请“风云组合”陪自己打一打,“但现在进了国家二队绝对不可以这么做。不能因为我父亲在这个位置上,就搞特殊。”他要和队友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靠自己的实力度过眼下这个大坎儿。

      李根憋足了劲,他给自己定了个期限:两年内,必须改观。

      组长,受罚挨骂是“好处”

      去年年初,李根被队友们推举为二队男双组的组长。若问“当官”有啥好处?李根不无调侃地说:最大的好处是知道怎么约束自己了,除此之外,就是“队友犯错我跟着受罚;老爸对我发飙更凶悍”。

      刚当上组长没多久,李根便因为清晨闹钟没响导致训练迟到,被教练狠狠地“关照”了一次:“围着田径场跑30圈,一圈400米,一共一万两千米,跑完都快吐血了。”他大概这辈子也忘不了教练的话:队长就得比别人多挨罚。不仅如此,平时队友犯了错,李根也常跟着“吃挂落”。对此,他总是一笑了之:“都是兄弟嘛,陪他们受罚不算啥。”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老子训儿子,天经地义。而李永波在球馆里格外不给李根留面子。“我被他骂哭过。越在球场骂得越凶。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啊,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在李根眼里,平时亲切随和的父亲,只要一踏进球馆,气场立马发生化学变化。“他太了解羽毛球这个项目了,所以即便是发火,他说的那些话也很容易被接受。”

      经过时间的捶打,如今的李根已能将父亲李永波和总教练李永波区别对待。赛场上,他像绝大多数球员一样,希望总教练可以关注自己的比赛。“只有你打得好,才可能引起教练组的重视,给你更多的机会。”李根说,只要总教练李永波坐在自己身后,他就会异常兴奋,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争端,学会从无视到正视

      2010年底,正在“转型期”内痛苦摸索的李根,因为一篇微博再度成为舆论焦点。

      “现场的观众有很多人开始为我加油了,这是原来没有的,对我来说是鼓励,还有很多哄我的观众,我也谢谢你们这么给中国人争脸,起哄自己国家的队员,无视你们。”中国公开赛输给陈文宏/古健杰后,李根带着一肚子委屈和怨气,在微博上留下了这样的文字。他和队友们始终没弄明白,到底为什么会遭遇“内讧”。“给外国运动员加油太正常了,但自己人哄自己人,实在接受不了。”

      博文一经传播,有鼓励,更有不屑。这让李根措手不及。危机时刻,老大哥蔡赟的一句劝慰令他豁然开朗:“干嘛说无视他们,干脆变成正视他们。”是的!只有直面困境才能获得更大的动力。于是,李根将“惹祸”的博文悄悄删掉,又写了另一条:“谢谢你们给我那么多的骂声,无论说这些话的人是抱着怎么样的心态,但是给予我的没有任何不好,而都是更好的建议,我想我应该道歉。”此时此刻,他才彻底明白当初父亲那句:“你打羽毛球肯定比别人压力大”的真正涵义:你是李永波的儿子,不加倍付出就会被人看不起。从那之后,李根感觉自己训练更有动力了:累得打不动时,想想还有人说你不好,一定要咬牙坚持,证明给他们看。

      老爸,是永远的好哥们儿

      倘若说,别人需要爬过十座山才能通向成功,那么,李根则要多攀越一座——那就是父亲李永波。但在这个18岁小伙子的心里,爸爸更多时候就像自己的好哥们儿。这也是父亲众多人生角色中,他最为喜爱的一个。“小时候,我们一家三口全年能聚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不到两个月。总盼着能和他多待一会儿。”从幼儿园就开始住校生活的李根十分珍惜与父亲相处的时光。因此,他跟其他经历叛逆期的男孩略有不同——即使是被父亲骂得狼狈不堪,也只会因为害怕惹老爸生气而感到不舒服。

      在李根心里,从未有这样的规定:父亲打球,自己就不能再打球。从拿起球拍的那天起,他就深知一个道理:练羽毛球的人虽多,但冠军只有一个。成为父亲培养的百位世界冠军中的一员是李根的梦想,他打算在26岁之前实现这个梦想。那会儿,父亲李永波56岁。

      期待有着浓烈国家荣誉情结的李根可以早日登上最高领奖台。因为,虎父无犬子……

      8
      22

      您还未登录,无法评论!
      ★热门排序球友评论 0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