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因为突袭2SE在我这里积累的超级优秀的使用体验,才会在没什么市场反馈情况下盲目冲了这双突袭4代.
收货当日就迫不及待滴上场实战。
场地感:比之前版本相对来说大底整体更硬一些特别前掌有一些YY65Z系列初上脚时的感觉.启动比之前几代更为迅速,做实了“突袭”二字.
也适当放弃了一点前掌缓冲带来的舒适性,提升了运动表现.
全新的抗侧倾设计带来非常可靠的稳定性.同时低帮设计能很好保障脚踝的灵活性.每次感觉脚踝到极限的情况下,中底外侧的侧向的支持结构都能提供及其可靠的稳定性.算是用鞋底结构的稳定性代替束护结构.(当然没也办法像变色龙系列那样的束护结构带来超强的安全感)
场地感强注重提升运动能力.启动那是非常迅速.当然这类鞋子高强度穿着足底各类不适发生的概率也会比那些注重保护的鞋子高很多!(半年内收到5-6条私信反应前掌硬几场球以后足底疼痛现象)
缓冲:透过鞋底能看到鞋底区间䨻材料的变化实际感受还是一双为了速度启动效率而研发的鞋子后掌加装了一个小䨻垫实际缓冲效果依然中规中矩简单点说后掌弹却不软,突出的还是材料提升带来的回弹.
前掌为了更高效的启动并没有在缓冲材料上下太多文章,所以提高运动表现和减少膝盖受伤风险其实是相互冲突的.而这一代突袭研发的着重点还是倾向于提升运动表现.从这方面来说缓冲能力对于部分体重较大的球友来说,稍微有些不足.这个䨻垫提供的缓冲能力是比较有限的.
抗扭:老突袭的中底平台在抗扭设计方面可谓简单粗暴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是整个中底全面超高刚性支撑的思路.新突袭这次选择了一个异形结构大面积中底补强,抗扭强度依然很强.也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比上三代更加注重足弓部位补强,而不是上三代简单粗暴的把整个中底平台给全面刚性化.
防滑:6个字.实色橡胶大底
(ps:半年后表示,防滑可靠性不错.鞋底耐磨在主流水准,不突出,不拉胯)
透气:转夏天的话焐脚是肯定的了,这突袭家族特色.即使采用了大量的网布结构全鞋更多位置还是UP和较厚的工程网布,侧窗到也开了应该能比前几代稍微好一点点.底部两个小面积透气口也是早期突袭系列透气性太差妥协后的产物.四代一并继承了过来.脚汗多的朋友慎重,轻微脚汗影响应不大该比前三代稍微好一些.
包裹性:算是全面升级,细节方面提升不小为了提升包裹性鞋楦变窄了一些在不是宽如海的李宁了.鞋面包覆感加强了.导致了出现轻微压脚背现象,好在细节方面李宁这次搞的不错.也在鞋舌内整体填充了三个海绵小球球.压脚背到也不至于硬压到生疼的地步.但还是附带一下高脚背慎入,宽脚慎入.
长时间穿着内衬那粗燥如砂纸的材料随时把袜子磨薄一层.后跟处的补强绝对是比之前三代有了巨大提升.不光硬化了pu面还硬化处理了织物面带来了很不错的安全感,巨大好评!
耐用:大底需要时间和场次来看实际效果,不过肯定会比水晶底这种毒瘤玩意要优秀得多!
白色款包边的耐磨层非常易磨损这玩意一旦磨坏了就非常影响颜值.但是一双球鞋不磨这个位置又说明步伐多少有点问题.......
鞋带扣从以往的过穿式和绳扣结合变成现在的绳扣偏上而鞋带孔在下的设计.给予鞋面加压增强包裹性的同时.我对这个细细的绳扣在长期高强度使用中的耐用性方面表示怀疑.
原厂鞋垫摩擦系数不够冲刺急停时是前掌小幅度向前滑动,会顶鞋头,从而影响鞋子寿命.
亮点 目前价格比较合适的球鞋.中高端价格,超高端性能.大底设计带来了全新脚感.
1:前掌启动,确实自己上网速度有提升.不单纯是自己感觉所有对手都承认我比以前快了.
2:抗侧倾.全新大底结构和侧向补强提供了超优秀的横向稳定性.
3:中底补强.异形TPU抗扭真比很多碳板结构靠谱的多.也充分善待了足弓较高的朋友.
4:后掌䨻缓冲,回弹并步上网时能明显感觉到轻快的推动.(很多跳跃后落地主要依靠前掌,这个䨻垫就没办法提供缓冲和保护了)
5:硬化鞋后帮保护.极大提升了包裹性和减少扭伤可能.
6:颜值无敌,长得好看还那么能打!
不足 1:透气一般这就是家族特性了,入夏以后做好汗洗袜子的准备(sp:半年后我为自己之前观念道歉,这双鞋透气表现是完全在线的)
2:缓冲虽然加装了䨻垫,其实前掌对比之前版本更加生硬,对于大多数业余爱好者来说这种调教方式并不讨喜.总体缓冲能力对比以前其实不算增加了配置.乃至于造成足部不适的风险性直追65Z系列.
3:内衬材料硬,袜套面料粗糙.
4: 对于鞋带部位那细细的绳扣式鞋带袢的耐用度表示怀疑(也收到近10条反馈蹦绳扣的情况,也就是说确实存在这个现象)
5:如果有可能建议买小半码.习惯厚毛巾袜可无视
6:不得不反复吐槽原厂鞋垫,缓冲差,衰减快,摩擦系数低,最重要的是透气开孔居然不贴合鞋底的透气孔位置.真还不如很多低端系列里那种宛如砂纸的鞋垫.
7:白色款脏了特别影响颜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