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话说在前面,如果买那拍子只为了用那不标准的发力“爽杀”的球友,那它不适合你。最巨争议的 68 孔设计是好是坏?它筛掉了很大一部分只为了“爽”“脆”的球友,大部分人打球就是图一乐无可厚非,但是因为球拍设计的取向而怪罪球拍就让人贻笑大方了。
回到设计,球拍 68 孔以及大孔设计带来的黏球感非常明显,即便是高远球也能感受到那一点迟滞。但这是不好的吗?这种吃掉球来时的能量再将自己的力量迸发出去带来的结果是,基于你的能力范围内,你想让球飞那就飞那。前场的挑球能够非常明显,无论对方是斜线/直线来球,都不会遭受对方来球方向的影响,这是 68 孔的意义。
杀球,头重杆硬,懂得都懂。
来到过渡环节,大拍框,黏球,这每一个特性都在对着带有包切动作的技术展示友好。在这里真的建议去做一节过渡训练课,仅仅在过渡环节,你会觉得 68 孔是神作。上手球的劈杀,滑板,使我旋转劈瘾一犯再犯
最后,那些大喊口号什么都要弹弹弹的,指望着弹性给你弹回后场,给你下压加速。过渡依赖弹性,也就控不住球。我想问这根中杆同样是 yy 家最顶级的中杆,不弹吗?
亮点 希望各位球友球技大涨,球拍始终是装备,不是小说里的绝世神兵,并不能让不行变成行。
只为了替一只好拍子鸣不平,如有冒犯,那就当我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