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信息中...
羽毛球迷的家,超人气羽毛球社区 首页添加收藏设为首页中羽APP
当前位置:主页 > 羽坛动态 > 人物 > 韩爱平点评中国羽球体制:改进不足激发更大活力

韩爱平点评中国羽球体制:改进不足激发更大活力

时间:2005-02-22 02:09 来源:中国体育报 作者:缪晖

      曾在上世纪80年代在羽坛刮起一股“旋风”的羽坛名将韩爱平曾获得过13次世界冠军。90年代初以后,被聘在日本执教4年,后在澳大利亚执教8年,重点在青少年训练方面,2002年回国执教,现任湖北乒羽管理中心副主任,湖北羽毛球队教练组组长。近日记者采访了她,请她就后备人才的培养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采访韩爱平,是在春节期间的两次训练中,一次是初三,一次是初十。事先电话预约时,她说羽毛球队的训练基本是按冬训计划“走”,并没有受春节的影响,更谈不上“长假”,她和队员们一样都只有两个半天休息,“要找我最好是来球场,我天天都在。”在武昌首义训练基地的羽毛球馆内,20多块亮堂堂的球场基本都被训练的选手占满。韩爱平曾对我说过,这么好的训练条件在我那个年代是想也不敢想的,前几年我在澳大利亚时是从网上看到湖北这个训练基地的照片,当时就十分感慨,对我的丈夫讲,要搞羽毛球的高水平训练,还是非要回国不可,于是开始萌发了回国的念头。有了十多次世界冠军的辉煌,在异域执教12年的经历,再加上最近2年多回国的教学实践,使得这次对她的采访能在更深一个层次进行探讨。

      “我们国家羽毛球训练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我是2002年11月回国的,按领导部署,让我重点负责女子一队,但我一直对二、三线尤其是青少年训练,也就是后备人才培养方面深为关注,少年阶段的训练抓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高水平运动员的成长和羽毛球运动的发展。我是17岁夺得世界冠军的,当然年代不同,但原因之一是我们那时接触羽毛球早,投入比较多。现在虽然训练人数和训练点比以前有了增加,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孩子们的训练需求也在向多方面发展,家长的愿望也呈多样化,这就要求我们在体制上能适应社会需要,有所创新。”

      体制的问题,韩爱平在交谈中多次讲到,看得出是她近来经常思考的问题,因为她常把在国外的实践进行对比。她说:“我在澳大利亚时,有的孩子也只十来岁,却能早上4、5点钟就起床,去送牛奶、送报纸,用打工挣来的钱支付训练的费用,这就是因为他们喜欢这项运动,愿意付出。同时他们的学习也没耽误,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所以在国外,不少球打得好的孩子学习也好,个人能力也强。前两天,我遇到回省探亲的前中国跳水队副总教练于芬,她现在在清华大学跳水俱乐部带一帮孩子训练,说这些孩子懂事、学习也不错,训练时间虽然不长,但由于自觉性较强,理解能力强,所以效率高,现在练5个小时也许比以前练10个小时效果还好,这可能就是清华大学的这种体教结合模式带来的活力。

      “现在我们的业余训练应该满足社会上的各种需求,如有的家长送孩子练羽毛球是出于兴趣,是想学一技之长,一种锻炼方法或是仅仅起到健身目的,也有些是想攀高峰当冠军的,可最终要达到这个顶点的毕竟是少数。我在澳大利亚俱乐部执教时,对各种需求都要满足,有的孩子一天练1小时,可以;练2小时,也可以;一周练1次可以;天天来,也可以。在这种普及中,发现有天赋的,个人又特别有兴趣的,就多给一些指导,鼓励他接受高一级的训练,但这也是在自觉的基础上,所以自觉性和兴趣在国外训练中是个前提和基础。而要达到这一步,就必须有一个平台,一个好的模式,所以我认为‘体教结合’是一条可探讨尝试之路。”

      正巧,武汉市有关方面在体教结合的设想上很合她的思路,湖北有13位世界冠军出自武汉市桥口区,“打体育牌”是近年来桥口区的一个发展战略,区委书记张岱梨、区长唐良智都曾对韩爱平说:“你在国外执教多年,可以回来办一所韩爱平羽毛球学校嘛。”双方一拍即合,韩爱平说:“走体教结合之路,我认为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条培养高水平人才的路子,值得积极探讨,希望孩子们较早接受羽毛球训练的同时不以荒废学业为代价,在学习上也要能达到相当水平,这样在一些孩子不能进入更高阶段的羽毛球训练后,同样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而参加更高阶段训练的孩子由于从小养成学习的习惯,以后接受专业训练、成才,就业各方面都会受益。现在国内教育、体育部门也在中学、大学尝试招收羽毛球特长生,孩子们的成长之路更加宽阔,一些地方已开始试行。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尽快寻求出能最大限度激励青少年活力的体制和方法来。

     

      0
      0

      您还未登录,无法评论!
      ▼最新排序球友评论 0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