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信息中...
羽毛球迷的家,超人气羽毛球社区 首页添加收藏设为首页中羽APP
当前位置:主页 > 羽坛动态 > 资讯 > 上海羽超主帅:20连败因实力 人才断层一姐迷失

上海羽超主帅:20连败因实力 人才断层一姐迷失

时间:2011-02-25 09:29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陈华

      明天晚上,上海兹韦克羽毛球队将坐镇闵行主场,征战中国羽毛球超级联赛第四轮。就在一个星期前,上海羽毛球队终于打了一场漂亮仗,结束了堪称史上最尴尬的20场连败。

      “连败想到过,毕竟我们实力不行。可说实话,真没想到会增加到20连败。”上海羽毛球队总教练金晨告诉记者。人才不足、核心迷失和青训断层,成为上海羽毛球需要跨过的三座大山。

      连败,因为实力不足

      东方绿舟羽毛球训练馆的白墙上,有一行硕大的标语:攻守兼备,卧薪尝胆,打开新空间。标语下,金晨手握训练讲义,和男、女队教练进行业务交流和探讨。

      “20连败,很少见,我相信以后很难有一个队会这样”,合上厚厚的讲义,金晨舒了一口气。一场久违的胜利让所有人心头的一块石头落地,“解脱?倒是算不上,但肯定轻松不少。别说我有压力,俱乐部也有压力啊!先不说社会舆论,就算俱乐部总经理再喜欢羽毛球,可老是输球,他企业的职工也不答应啊!”

      金晨坦言,连败归根结底还是实力不足。“去年我们就靠男女两个单打撑市面,碰上女单一号王仪涵的状态不行,自然只有让人欺负的份了”,看着努力训练的队员们,金晨脸上飘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获胜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主场落户闵行体育馆,让上海羽毛球队找到“回家”的感觉。去年,球队一直过着流浪的日子,“其实,去年运营联赛的公司把我们的主场安排在山西和陕西的小县城,地方偏僻,地名也记不住。加上航班频繁延误,大家都把时间浪费在赶路上了。”金晨说。

      一姐,还要重点培养

      九夺世界冠军的王仪涵是上海羽毛球队的当家花旦,去年她长期位居女单世界排名第一。然而,去年的羽超联赛她状态一般,今年打了两场比赛,依旧暴露出内战外行的软肋。

      “很多人都认为王仪涵的状态不够稳定,是不是心态着急或者心理有问题。其实,王仪涵能发展到今天非常不容易,大家需要对她有更多的耐心和呵护。”金晨为爱将“辩护”。

      金晨认为,王仪涵的技术特点存在先天性缺陷,“就以上轮她输给王适娴的比赛来看,大家都是世界顶级高手,都在国家队一起训练,场面不应该这样被动”,金晨说,“王仪涵的优点和缺点一样明显,身材高大、进攻出色、爆发力好,但从技术全面和细腻的角度看,她是有局限性的。这直接导致了王仪涵的球路变化少,在关键比分处理时容易被对手提前预判到。但王仪涵能发展到现在,是靠信念和事业心在支撑。”

      金晨表示,对王仪涵的重点培养,是上海羽毛球队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5月有排位赛,王仪涵首先要代表上海争取进入大名单,力争出现在伦敦奥运会赛场上。”

      选材,理顺训练体制

      羽毛球一直是上海的传统优势项目,近30年来培养了9名世界冠军。然而,前几年上海羽毛球人才培养青黄不接,女队靠王仪涵撑门面,男队整体实力明显偏弱。金晨认为,上海羽毛球的后备人才培养遭遇瓶颈:“由于三线训练体制的混乱,导致后备力量缺乏,基层教练的积极性也不高。”

      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的羽毛球一线队和二三线队伍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衔接不畅。“如果能做到一条龙式的培养模式,效果应该更好。”金晨说,由于没有将一线选手的成绩和输送单位进行挂钩和奖励,基层教练积极性欠缺,直接导致上海羽毛球人才不足。

      “打个比方,作为传统强队的江苏队一线教练可以从十个不错的队员里挑,而我们只能有两个队员可供选择。”金晨还表示,外地少部分选手在年龄方面做“手脚”,多少也影响到上海羽毛球年轻选手的成长,“要是一直输球,孩子和教练都不会有积极性继续练下去。现在上海的20岁年龄段打全国比赛还有名次,17岁年龄段也还可以,剩下来更小的成绩落后很大。”

      局面艰难,但金晨从未失去信心,“考虑到好苗子难招,上海体育局大幅提高了运动员的待遇,部分14岁的优秀好苗子一个月也有3000元补贴。上海的羽毛球运动基础很好,只要慢慢解决专业冷业余热的矛盾,上海这座羽毛球摇篮肯定能恢复往日的风采!”

      采访上海羽毛球队总教练金晨,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也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愉快,是因为这个教练率真爽快,有问必答。艰难,是因为他的手机铃声不断响起,原本顺畅的采访被屡次打断。

      单单按照年龄看,金晨似乎离“少帅”两个字十万八千里,“我属兔子,今年是本命年,我还能算少帅啊?”然而,这名上海羽坛当年的双打选手,在2006年成为上海男队主教练,前年才成为上海队总教练,很显然,作为一名教练,他还刚上路。

      严格来说,金晨也算一名 “海归”。1988年,他来到德国“闯世界”,一闯就是十年。其间,金晨代表萨布吕肯羽毛球俱乐部打球,多次夺得德国联赛冠军。随后转型当教练,他担任过德国国家队助理教练,也曾被聘为德国奥林匹克中心的羽毛球教练。

      和记者聊天时,金晨并不会沉溺于略显枯燥的技战术,而是不断透露他对上海羽毛球发展的建议和想法。业余和专业的冷热矛盾、训练体制的衔接问题、人才培养的瓶颈突破,他的看法很客观,不回避也不夸张。

      不断响起的电话铃声,也表明金晨在羽毛球专业体制和职业尝试的并轨中,扮演着一专多能的各种角色。除了教练的业务,他更是球队的大管家,朱琳的签证有麻烦,需要他出面联系解决;小球员是否报名参加比赛,也要细细思量;如何让专业队融入社会,他也有自己的见解。

      有谁见过耕耘海洋的人?寒冷冬天,会有不少人像拉犁的牛一样躬着身子艰难跋涉,他们就是赶海的人。刚结束连败的上海羽毛球队,远没迎来阳光灿烂的日子。这时候,上海羽毛球队的每一个将士,显然都是默默前行的赶海人。

      5
      2

      您还未登录,无法评论!
      ▼最新排序球友评论 0
      栏目列表